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蒋介石缘何十次登上《时代》封面

[My comment: Today, China's leadership often take pride in appearing on the cover of the Time Magazine. What many people forget is that Chiang Kai-shek,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later, Taiwan) had been there not once, twice, but 10 times - in 1927, 1931, 1933, 1936, 1936, 1938, 1942, 1945, 1948, 1955.]

看到一篇论文讲《时代》周刊创办人Henry Luce(1898-1967,生于中国蓬莱,耶鲁大学骷髅会成员)与蒋的亲善关系,大可解释为什么蒋的“出镜率”如此之高。


《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3月3日。

Haygood, D., 2004-05-27
"Saving Face: An Analysis of Ten Time Magazine Front Covers Featuring Chiang Kai-she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Sheraton, New Orleans, LA
Online <.PDF>. 2009-05-26 from 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113298_index.html

According to his numerous critics, media mogul Henry Luce was an unapologetic promoter of Chinese General Chiang Kai-shek and his ruling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during the pre-war, World War II, and Chinese civil war eras. Critics harshly accused Luce of using his Time, Inc. media empire, particularly Time Magazine, to promote Chiang and his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o the American people despite increasing evidence of rampant corruption, extortion, and incompetence within the regime. It is said that Luce used Chiang and his wife, Madame Chiang, in his print publications to help Americans and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identify and connect with China thus in turn support the regime in spirit and with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n Time magazine issues that feature General Chiang on the front covers and looks for evidence of a Luce and Time magazine agenda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ubstance of the covers. The results of this visu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just such a supportive agenda.

http://news.163.com/photoset/00AR0001/7389.html

从1927年以“上海征服者”形象首次登上《时代》封面,直到去世,蒋介石前后10次登上时代封面。这既是蒋介石个人命运的浮沉缩影,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浮沉缩影。

(1)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将军。



…rose out of the Sun-set.

(在 孙陨落之后升起)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封面故事里讲述了一周以前的上海,在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武装斗争中,“布尔什维 克”与美国水兵发生的冲突。在这场冲突背后的较量中,蒋介石被美国人寄予厚望。美国人笔下1927年的蒋介石,已经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光头形象。画面上的蒋 介石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一副威严的军人派头,呼应着画像下对他“蒋介石将军”的称呼。8天之后的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以武力流血的方式解除了上 海工人纠察队武装,“四·一二”由此成了第一次国共分裂的标志性事件。关于这期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2) 1931年10月26日:中国总统及夫人。




He threatened to Whampoa Japan.
(来 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引发了国民党内部剧烈的反蒋高潮。五月,改组派、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林森和 孙科派,以及两广实力派人物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成立了一个“非常会议”,打出“打倒独裁”、“护党救国”的旗号。寄寓香港的汪精卫应邀出任广州“非常 会议”的政府领袖。不同时期反对过蒋介石的派别,在这一时刻会聚到了一起。同年9月初,广州政府派军北上讨蒋,宁粤战争爆发。正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 发。外敌入侵,宁粤双方迅速达成和解。10月 14日,蒋介石释放被软禁的胡汉民。12月26日,蒋介石宣布下野。

[注:He threatened to Whampoa Japan:这句网易的编辑应该是解释错了。Whampoa是黄埔军校,这里是名词做动词用;我也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蒋曾是黄埔校长,也许是说用黄埔嫡系去打败日本?熟悉历史的童鞋请指正。]


(3) 1933年12月11日:蒋将军。


1933年7月,蒋介石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此前国民党军队在进攻江西苏区时屡遭失败,蒋介石认为是 各部队的中初级军官武德、武学尚欠深造所致,遂决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年9月,调集优势兵力围剿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江 西苏区。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 境。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事变。
He could ride off in six directions.
——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


(4) 1936年2月24日:日本天皇裕仁、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莫斯科总书记斯大林和南京总理蒋介石。



The spokesman: "One false step--one mistake--will go bang like a firecracker."
(一 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日本在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后,于1933年2月起开始进攻长城各口,并向华北进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已改变原有对日政策,中国 军队在此间的战斗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面对苏联倡导,美国提议的由苏美中日参加的太平洋地区集体安全公约在根本无法实现;国联等西方大国 对中日战争干预无望的前提下,蒋介石政府开始重视中苏关系的改善。蒋介石于1934年8月派自己私人代表蒋廷黼访问苏联。同时,蒋介石1935年10月 18日在南京主动会见苏联驻华全权代表鲍格莫洛夫,希望有实质性的真正促进中苏亲密关系并能保障远东和平的协定。蒋介石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苏联方面的积极响 应。苏联政府不反对签订协议,并准备同中国方面具体讨论这个问题。苏联方面之所以在此期间同意与中方就签订条约问题进行具体谈判,主要是担心日本外相广田 在同年10月提出的对华三原则,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中日共同防共,其矛头直指苏联。因此,苏联决定联蒋抗日,以此回击日本提出的中日联合反苏政策。1936 年2月,蒋介石在中日苏三国外交博弈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也是在这年2月,毛泽东填词《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1936年11月9日:中国总理。



Good roads, good morals, good bombs are his answer to Japan.
“新 生活运动”这个名词,最早见于1934年2 月17日,蒋介石在南昌于调查设计会所作的演说《新生活运动发凡》。其实,早在1932年4月,蒋介石对中央政治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说《人格与革命》中,即 提出除了“亲爱精诚”四字以外,尚要加上“礼义廉耻”方能“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改造革命的环境”、“确定我们革命的基础”。他又发表《复兴民族之 根本要务——教养卫之要义》,说明“礼义廉耻”的重要,谓唯有教育和“礼义廉耻”“才是复兴的唯一工具”。随着运动的迅速开展,1935年4月,还在全国 成立了“新生活运动劳动服务团”,分为军队、宪兵、警察、教员、学生、党部、机关、铁路等部门。到1936年止,在国民党统治区成立新生活运动分会的县份 有1133个。主义、道德和炸弹,是1936年的蒋介石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当然,他不会想到,登上《时代》封面后不过一个月,西安事变会降临 到他头上。

[注:小编似乎又弄错了,我觉得这里的road用的是本意,即道路,而非其引申义“主义”。打仗当然要有好的道路。大家觉得呢?]


(6) 1938年1月3日:年度夫妻。


伴随着1938年蒋介石宋美龄联袂成为《时代》年度人物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积极 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军,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 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日军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就此破产。
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too costly.
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938年6月发生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尽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的此刻,还只是38年1月。


(7) 1942年6月1日:蒋总裁。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 望。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 的物资和财政援助。1942年2月,日军进攻仰光,驻缅英军向中国战区统帅部求援。2月16日,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与对抗战的顽强坚持相对应 的,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
Five hard years, but the next is the hardest.
——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但曙光已经微现。


(8) 1945年9月3日:



After eight years of war, the challenges of peace.
—— 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 “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 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 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成了摆在国共两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蒋介石迫切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


(9) 1948年12月6日:



The howitzers could now be heard in Kansas City.
—— 榴弹炮的声音,远在堪萨斯城也能听到。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以及11月29日开始的平津战役,无论是已经结束还 是正在进行之中,对蒋介石来说形势都不容乐观。国共内战的天平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扭转,这个转折点具体在什么时候,不但是蒋介石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 样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


(10) 1955年4月18日的封面人物蒋介石,名字前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地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很难说清是眺望还是 守望,也许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年的蒋介石已年近七十。之前的朝鲜战争没有给他带来“反攻大陆”的机会。1955年,蒋介石炮制“孙立人兵变案”,中 国远征军抗战名将孙立人从此被囚33年。也许,这可以视为蒋介石统治下的台湾基本政策由外向内转变的一个标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