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1980年代的台湾社会

作者: 综合
2009-04-24 17:31:30

http://www.infzm.com/content/27531

1980年代是台湾全面起飞的年代,无论是经济、科技、艺术、出版、电影、流行音乐,都表现出高度的创造力。

人民求知若渴,知识性的杂志、书籍和在职进修皆风行一时,而且受到广泛的讨论。过去“藏富于民”的做法,逐渐形成了“藏智于民”的结果。

如此噪动的社会,反映在政治上一样是生动有力。1977年,因桃园县长选举发生了“中坜事件”、1979年非国民党人士在高雄游行引发了“美丽岛事件”,接着反政府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受政府管制的杂志如雨后春笋,内容许多是批评政府或揭露蒋家的秘闻。尽管有些是明显的胡诌,但在政府公开的打压下,反而激起人们一睹为快的欲望。许多文化商人冒着被封馆关门的危险发了大财。

对于异见人士的活跃现状,大多数的国民党人士一开始马上联想当年在大陆的情形,并主张用强硬的手段对付。起初蒋经国也想严厉镇压,并且惯性地认定人民会站在他这一边,然而这一次人民并不必然会站在他这一边。人民已不像过去那样,因为生活的改善就对政府感恩戴德,他们变得更富裕的同时,也变得更聪明、理智。

这批新兴的中产阶级,在政府与异见人士之间常常扮演着中立的角色,其是非的评判标准,仍然是根据他们本身的利益。社会变得更多元,涌现了许多类似消费者、环保、妇女、伤残者等中间组织,社会管理的专业分工也比过去细腻,因此过去那一套由政工人员传达指示以统一行动的方式,也成了社会进步的阻碍。过去满怀理想、朝气蓬勃的政工人员,现在已是中年人了,他们不像过去那样受到尊重,他们的指示不再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事实上,在更多人的眼中,政工人员看来像是无一技之长、只会官场逢迎而且一旦丢了工作就没地方去的可怜人。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机已日渐成熟了。

大致上,中产阶级要求更开放、更专业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规范,因此他们会支持异见人士的冲撞。不过同样的,如果异见人士丢石头、烧车子,他们也会强烈谴责,并立刻站在政府这一边,因为社会动荡同样威胁他们的利益。

因此,中产阶级要求在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开放政治民主,这种特性会促成政府持续开放,同时也迫使异见人士在体制内进行和平改革,并接受他们所参与制定的法律的所有规定。

本文节摘自《历史照片的历史问题》一书,秦风著,文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