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7, 2010

谪仙记、太平轮与迪化街

1.

《谪仙记》,白先勇短篇小说,发表于1965年7月《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故事叙述1948年四位上海大小姐李彤、黄慧芬、张嘉行、雷芷苓风光地赴美求学,美国人看见她一身绫罗绸缎,问她是不是中国的皇帝公主,被选为“五月皇后”。1949年发生太平轮沉没事件,改变了李彤的一生,对她而言,人生早该在父母意外时就结束。她不断的换男友,沉醉于不羁生活,最后在威尼斯游河跳水自杀以求解脱。

《谪仙记》不同于《台北人》的其它故事,《谪仙记》影射海外华人堕落的意味很重,整个故事情节是透过黄慧芬的丈夫“陈寅”的叙述发展而来,陈寅初识李彤,是在自己的婚礼上,陈寅形容她“着实美得惊人。像一轮骤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周身一道道的光芒都是扎得人眼睛发疼的”,爱喝烈酒、爱赌钱,爱唱反调,我行我素,追求者众,男朋友一个换过一个。陈寅与李彤两人有点惺惺相惜,却又没发展出越礼负罪的爱情,陈寅成为现实中理性的一面,强烈的反映出李彤叛逆的性格。

白先勇创作的短篇小说大多崇拜阿宕尼斯(Adonis)式的美少年,很少以大量篇幅描写女性的美感,《谪仙记》对李彤极尽华丽的描写,可以说是白先勇小说中的少数。


2.

太平轮沉没事件,发生于1949年1月27日,中联轮船公司的太平轮因超载(2,093吨)又夜间航行,于上海开往基隆途中,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沉没,船上932人罹难。

太平轮是中联轮船公司的豪华客轮,排水量2,489总吨,由周曹裔在上海所经营。国共内战后期,大批的难民潮赶忙逃离中国大陆,这些人用金条换取舱位、或靠关系,挤上早已客满的太平轮,原预计下午4时出发,因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故延至6时启航。1949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前一天)太平轮搭载“最后一批乘客”,总共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员124名,无票者约300人),另载有沉重货物,包括600吨钢条、东南日报印刷器材与白报纸100多吨、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国民党档案、迪化街订购的南北货等。

太平轮从上海开往基隆的途中,于夜间航行,为逃避宵禁,没开航行灯,晚间23时45分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北纬30°25',东经122°)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矿及木材由基隆出发的“建元轮”[3]相撞,拦腰被撞的建元轮立刻沉没,船上72人溺毙,有3人被救至太平轮;而太平轮在15分钟后却跟着沉没,此时船上的人几乎都在惨叫,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船上有超过900人罹难,有38人(6名船员)被澳大利亚军舰救起。死者中不乏有名望、富商级的人物,包括赴台为国立音乐院寻觅校地的音乐家吴伯超、前辽宁省主席徐箴、名球评张昭雄之父、和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之父等。船沉后,海上漂流着许多珠宝首饰、佛像牌位、木箱文牍及棉花等,附近的渔民大吃一惊。上海法院判决中联轮船公司赔偿,但因当时战乱流离,上海不久即被共产党军队占领,赔偿金额又属天文数字,太平轮的保险是向上海华泰保险公司投保,出事后这家保险公司立刻宣布倒闭,因此中联轮船公司必须自负盈亏,中联轮船公司最后结束营运,旗下另外两艘轮船,被铁链锁在高雄港,最后全部锈烂。

1951年基隆港东16码头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围墙内立有“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由于右任题字。2004年4月民进党族群事务部与凤凰卫视合作筹拍“寻找太平轮”纪录片。


3.

迪化街初建于1850年代,19世纪末以来,一直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投射当时新疆省省会迪化所制定的街道名。该街实际包含战前的南街,中街,中北街(北段、北街),普愿街以及杜厝街,而现今当地民众通常把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称北街,以南称南街。

经过1980年代的废存争议之后,1996年开始,保存原状的迪化街除了成为台北最古老街道外,也于每年农历春节前夕,扩展成规模盛大的台北年货大街。不仅此,该街也同样维持相同的批发商业功能。据统计,2005年的迪化街附近共有100多家的纺织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药材铺,年产值则超过30亿美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