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曲奇情没红尘------罗大佑《海上花》
《海上花》有书、有电影、也有歌曲,海上花,就算是将这三字赤裸,不让它沾染上那本书、那部侯孝贤的电影、那首罗大佑的歌,也丝毫不损三字排列的别致。其实,海上有花,无非是浪,但,海-上-花三字一路看下来、念下来,心中却总是充塞着不可言说的感觉,说这是神秘像是偏颇又不够彻底,所谓奇情!
【歌曲】
海上花
歌手:罗大佑 专辑:青春舞曲
是这般柔情的你 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 隐隐地荡漾
在你的臂弯
是这般深情的你 摇晃我的梦想
缠绵像海里 每一个无垠的浪花
在你的身上
睡梦成真 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
残留水纹 空留遗恨 愿只愿他生
昨日的身影能相随 永生永世不离分
是这般奇情的你 粉碎我的梦想
仿佛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
是我的一生
睡梦成真 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
残留水纹 空留遗恨 愿只愿他生
昨日的身影能相随 永生永世不离分
是这般奇情的你粉碎我的梦想
仿佛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
是我的一生
【音乐背景】
关于罗大佑已不用多做介绍,有人将他的音乐历程分为“青色”、“黑色”、“黄色”、“彩色”四个时期,我却只认明一点,就是罗大佑的匠气绝对始于《海上花》。写于1986年的《海上花》,应该处在“黑”、“黄”二时期的过渡期吧。如果回忆一下“历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何这首歌会认为是具有政治意味。 1985年,罗大佑推出《青春舞曲》(演唱会精华)专辑后,远走美利坚,从医。
其实当年的罗大佑成为台湾两党相争的牺牲品,所以才会出现“《明天会更好》事件”,受到一定迫害的罗大佑的确意冷心灰,在《青春舞曲》的文案中写下:“也到了我告别一段时间的时候了厖多久?请别问我。”这也为后来罗氏移师香江继续其音乐事业埋下了伏笔。如此推算起来,《海上花》应该写于美国,身处异域的罗大佑,心境自有了不同,回看世事,自有一番了然,于是,《海上花》就算剔除了它耀眼的美丽,当中的自醒与寄望仍是可以体会。
这不是一首单纯的情歌,大佑本身的用意也不止于此。但这确实也是一首美丽的情歌,只是,当中的情变得宏大、内敛,可以将之细腻,也可将之宏阔。后来的罗大佑,也意图在《恋曲2000》中重塑这种情,可惜却有词藻徒然堆积之嫌。罗大佑的音乐野心,私以为倒不是从《皇后大道东》、《原乡》、《首都》三部曲才开始,而是在《海上花》里已颇显端倪了。初初的匠气,格外有震撼力,《海上花》得以隽永。
“是这般柔情的你,给我一个梦想,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隐隐的荡漾,在你的臂弯厖”男和声起。最喜欢和唱的这个版本,虽然,此曲的首唱是甄妮,后来郑怡也唱过,我却总觉得只有男女声和唱方能真正体现歌之含义,而独唱往往只能囊括其局部。收于罗大佑1989年《告别的年代》大碟里的《海上花》,耀眼异常,罗大佑终于选择以和唱形式来演绎它,使得它跳然而出,让世人终得以识到它的好处。
【音乐欣赏】
始终只得一架钢琴伴奏,罗大佑自幼修习琴键,功底深厚。《海上花》中的琴声,更是时而婉转,时而凝重,行云流水般,一泻千里,叠上和声的饱满充实,无懈可击。难得男女声部那一般的淡然,隐隐中的大气,真是无谓男的刚、女的柔,一样的呤唱,一样的情调,交融难分彼此声音,反倒涤人心肺:“是这般深情的你,摇晃我的梦想,缠绵像海里每一个无名的浪花厖”歌曲来到这一处:“在你的身上,睡梦成真,转身浪已汹涌没红尘,残留水温,空留遗恨,愿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女声引领出男声,一齐进入高潮。总是想:睡梦成真,过后没红尘,会是怎样终极的遗恨?
【乐后音】
是在《海上花》里,我第一次见到罗大佑如斯的残酷。林夕曾说,悲到荼蘼,而在《海上花》里,如果也有悲,怕是已经在荼蘼以后,如果也有哀,那么丝丝哀已如同烟,飞起、飘逝、遁去,不要留下可寻踪迹。既谓之奇情,便只可眼睁睁的见那一次性铸下的回忆,虽然永远不再有提示,却依然在时间冲刷的背后盘踞下去。
“是这般奇情的你,粉碎我的梦想,仿佛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是我的一生!”最末的这一句,揭示真谛。见过一些经典的悲情表述:最有同感的是亦舒说“在那一刻,身体的一部分永远死亡”;换成林夕的话就是“以后的欢娱都得小心翼翼,正是再没有投入的资格”;罗大佑更是不留余地“泡沫的短暂光亮,是我的一生!”这样的泰然,已不再是“小心翼翼”,不再是“资格”的问题,而是轻柔却斩钉截铁的拒绝了投入。
悲情,可以开到荼蘼,却原来荼蘼之后还有另一片广阔地带,叫做“奇情”,它盖过了一生。全心蹲坐于记忆中永不会粉碎的泡沫中,今生已在短暂的光亮中寻到满足,无谓等待、无谓期待,如此的一生,难说不是幸福的!而满足中的寄望又是格外的偏执:“愿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正是短暂的光亮,已预支了生生世世的轮回,再无需选择,亦不必重新思考。于是,何谓之奇情?不是执著,而是绝对;又何谓之《海上花》?是短暂的光亮,有荼蘼背后的一生去支撑的奇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